1、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,清康熙年间,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。
2、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,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,供双方出入使用。
3、后吴家要建新房,想占这条路,张家人不同意。
(资料图)
4、双方争执不下,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。
5、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,不敢轻易了断。
6、这时,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,要求他出面解决。
7、张英看了信后,认为应该谦让邻里,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:千里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
8、家人阅罢,明白其中含义,主动让出三尺空地。
9、吴家见状,深受感动,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,“六尺巷”由此得名。
10、六尺巷里曾诞生过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,它昭示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,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。
11、“六尺巷”是一把人生的尺子,值得我们经常拿出量一量;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,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。
12、常走“六尺巷”,修行正己,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,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,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。
13、六尺巷,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,全长100米、宽2米,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,巷道两端立石牌坊,牌坊上刻着“礼让”二字。
14、 “千里家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
15、长城万里今犹存,不见当年秦始皇”。
16、这首“让墙诗”就出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。
17、史料记载: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,与吴氏邻,吴氏越用之。
18、家人驰书于都,公批书于后寄归。
19、家人得书,遂撤让三尺,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。
20、包容忍让,平等待人,作为一种美德,从古至今,源远流长。
21、心胸开阔,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。
22、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,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。
23、“六尺巷”典故,在如今已远远超出其本意,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标签:
上一篇: 美银警告:美股资金流入势头已减弱 6月底或出现新一轮避险潮
下一篇: 最后一页